本网讯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,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,人们的健康观念也日益提升,运动逐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。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中明确提出:“要提高全民身体素质,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”。科学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疾病,愉悦身心,促进健康。
有研究表明,运动可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,无论进行哪种类型的运动,都能显著改善抑郁、压力大等精神心理问题。同时,体育锻炼除了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,对大脑健康也有特定的积极影响,是预防和对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策略。
虽然,常听人说体育运动能让人增强免疫力,但如何通过运动改善心理状态,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。针对这些问题,好心情互联网医院华医生来跟大家聊聊,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来促进和改善心理状态。
华医生表示,通过运动来促进和改善心理状态,这在医学领域被称为“运动疗法”。具体来说运动疗法指的是:通过有计划、有组织和重复的身体运动,以改善或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。其中,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,力量训练能增加身体力量和协调性,团队运动可以增加社交,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社会支持。
在选择运动方式上,华医生表示:首先,无论哪种运动形式,只要开始做,都能使大家身心获益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,选择自己感兴趣的、方便开始的进行。比如,跳绳一方面能增加人身体的协调性,另一方面跳绳过程中,头部需要上下快速移动,能有效加强前庭功能。这些都能使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,提高自信心。跳绳速度为每分钟30~60次,隔天一次,每次坚持10分钟;跑步也是很多人喜欢的比较简单的运动方式,有研究证明,人在跑步时大脑会大量分泌内啡肽,也被称为“快乐激素”或者“年轻激素”,它能使人产生欢乐、愉快、满足的感觉,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抑郁。跑步的时间以傍晚为宜,速度应至少每分钟跑120 步,频率为每周至少跑3次,每次坚持跑30~50分钟。此外,游泳、自行车骑行、篮球、排球以及乒乓球等运动也有不错的效果。
最后,好心情互联网医院华医生提示,体育锻炼固然对身心有益,也并不是练得越久越好。《柳叶刀》的研究和WHO都推荐,每次锻炼得最佳时长应该在45-60分钟,一周3-5次最合适,过度锻炼不仅不会给我们带来收益,反而可能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。如果在运动前后经常有挫败感、情绪波动、入睡困难、感到肌肉酸痛或四肢沉重等症状时,极有可能是锻炼过度引起的,应该及时对自己得运动量进行调整。
总之,通过运动疗法来调节情绪、改善心理状态,一定要因地制宜,因人而异,和专业人员一起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,在运动中发现美好,持之以恒。

湖南长沙:袁隆平同志逝世
赵丽颖冯绍峰情史回顾:4年婚姻两茫茫,
阆中市召开2021年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解读
清华大学推出限定雪糕,文创雪糕成最火
奥运圣火开始在东京都传递 部分区域赛事
吴业坤隔空现身支持 郑世豪陈康琪首度合
27日晨2:1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开始冲顶
安庆李仕桃 1名护士在约旦的那3年思念亲
青岛一“钉子户”房屋四周被挖空成“孤
高清:湖南男子带3岁儿子冬泳 河水冰冷
高清:湖南举行纪念毛泽东诞辰文艺晚会
中国富商携儿子乘飞机视察法国葡萄园时
澳洲洋女婿迎娶西安姑娘 女方娃堵门要红
“私人定制”风靡深圳富人圈
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
济南市工商联“盈商润济聚力”行动暨亲
口罩机市场现今的乱象
南充晴儿公益协会一行到高坪区清溪养老